河北工人报:京津冀三地工会签署《京津冀工会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》
近日,京津冀三地工会联合签署了《京津冀工会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》,这一重要文件的出台旨在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与改革,推动三地职工携手迎接新机遇,提升生产力水平。河北工人报对此给予极大的关注,围绕该方案的核心内容进行深入报道。
一、背景概述
京津冀地区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带,在民族战略布局中发挥着重要影响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各地工会的协同合作显得尤为重要。《行动方案》的出台,正是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提高的需要,通过建立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,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提高。
二、《行动方案》的核心目标
《京津冀工会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》明确了三项核心目标:一是实施建功立业行动,二是实施育工筑匠行动,三是实施建圈强链行动。这三大行动将协同推进,形成合力,为京津冀协同提高提供有力支持。
1. 建功立业行动
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,实施建功立业行动是《方案》的首要任务。依据该方案,三地工会每年将围绕推进产业智能化、绿色化、融合化,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,推广新质生产力的理念。
具体措施包括:
&8211; 每年开展1个行业(体系)劳动竞赛,预计覆盖1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,激发其参与热诚,提升职业积极性。
&8211; 针对高精尖缺职业,如人工智能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,重点开展职业技能竞赛,每年选取2到3个职业(工种)进行技能大赛。
2. 育工筑匠行动
《方案》强调了技能提升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,三地工会将采取资源共享及人才共育的合作模式。具体举措如下:
&8211; 每年选树3家京津冀大工匠学院,着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,提升职工的专业技能。
&8211; 依托现代技术,通过网络课程、短视频等形式,为职工提供丰盛的进修资源,实现良好的线上线下互动。
除了这些之后,实施“闪亮工程”,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推动新型工业化进程,为职工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。
3. 建圈强链行动
《行动方案》的最后一项是建圈强链行动,旨在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与协作,激发创造活力。主要实施措施包括:
&8211; 强化职工创造成果转化,促进劳模和工匠人才的交流与合作,加强技术创造能力。
&8211; 每年在全国总工会职工之家APP开设专区,展示三地职工的创造成果,使资源实现共享。
三、协同提高,资源共享的优势
《行动方案》的落地将极大地促进京津冀三地的协同提高,工会组织的联动,为职工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提高机会。工会作为重要的组织力量,将在助力职工成长、推动区域经济提高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。
1. 资源整合
通过地方之间的合作,不同工会组织能够实现优势互补,进一步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,为职工提供专业技能培训。
2. 促进创造
《方案》通过建立创造职业室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等,能够有效激发职工的创造觉悟,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。
3. 提升职工技能
随着各类竞赛与培训的开展,职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将持续提升,为企业的提高注入新动力。
四、河北工人报的关注与展望
作为报道重要经济新闻的媒体,河北工人报积极关注《京津冀工会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》的实施经过。我们将不断跟踪三地工会在促进经济提高、提升职工技能方面的进展,及时为广大职工和企业提供最新的信息与服务。
河北工人报坚信,通过工会的努力与社会各界的支持,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将实现更加协调、健壮的提高。期待通过《行动方案》的实施,能为三地产业的转型升级、工人的技能提升和整体经济的提高写下精妙的新篇章。
小编归纳一下
《京津冀工会助力提高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》的签署,是推动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提高的重要一步。河北工人报将持续关注并报道相关进展,力求与广大职工一道,共同见证京津冀协同提高的新未来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,让我们携手向新而行,不断为荆轲书写新的伟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