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运用互联网进行课堂教学 如何运用互联网来发展工匠精神

当前,互联网的迅速提高极大影响着大众的想法意识、行为习性及日常生活,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。在高等职业教育中,这种影响和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意识、教学内容、教学技巧、教学载体和评价方式等方面。

第一是意识创造。意识创造是一切创造的基础,高职教学要实现创造性改革,教师必须树立“互联网+教学”的教学意识。

要树立信息化意识。教师在备课、课堂教学、课后辅导、作业批改、质量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,要懂得通过互联网获取智慧的技巧、途径、手段并将其传授给学生,切忌照本宣科。

要树立互联网觉悟。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丰盛的教学资源,挖掘教学素材,特别是挖掘一些未进教材的本专业的新技巧、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标准,充实课堂教学内容;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生动、形象、创造的特点,创造教学技巧、手段、途径和载体,增强教学的吸引力;要不断挖掘和完善新的教学创意,设计新的教学经过及特点化训练方案,实现有效教学。

再要强化学生进修力培养的觉悟。教师要注重传授通过互联网获取智慧、对网络资源进行准确性辨别和整理归纳的技巧,引导学生把课堂进修和利用互联网进修有机结合起来,培养他们以互联网为载体进行创造进修、自主进修、高兴进修的能力。

最后,要树立多元化的评价观。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使用方便、快捷、参与面广的特点,创造评价方式,实现评价主体、途径、内容的多元化,坚持自评、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,网上评价与课堂评价相结合,智慧评价、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。

第二是内容创造。教学内容是教学的中心,实现高职教学创造性改革,必须围绕人才培养目标、紧扣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创造。

这里要注意的是,虽然互联网进修资源内容丰盛、涉及面广,但其准确性有待阅读者自己去判断,有的可能是已经过时的见解,有的可能是不全面、不准确的信息。因此,教师在使用互联网资源时,不仅要会借鉴,更要能辨别真伪,把全面、科学、准确的网络资源引入课堂。

第三是技巧创造。技巧创造是激发学生进修积极性、提高进修效果的关键。在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,创造高职教学技巧,必须充分研究互联网的特点及其对高职生进修的影响,在此基础上改革传统的教学技巧。

创造课堂教学技巧,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,把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结合起来,共同影响于学生的感观;要把教师的课堂集中讲解与学生的课后网上自学、小组研讨结合起来,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;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作业批改、课后辅导、讨论交流,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。

在教学技巧创造的同时,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实现进修技巧的创造,这里要特别指导学生注意三点:一要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。将“互联网+”引入教学经过只是教育技术技巧手段的变化,课堂仍是学生进修的主阵地,绝不能因此忽视甚至放弃课堂。二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馆。数字化图书馆拓展了图书馆的时空范围,对于课堂所学智慧,学生如果存在疑问或者想要深入进修某个智慧点,可借此进行自主进修。三要充分利用移动终端设备。利用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移动电子书等移动终端设备,学生可进行自主进修,并实现师生间、同学间的深入交流。

第四是载体创造。好的教学内容、教学技巧都必须通过好的载体来实现。当前,互联网小编认为一个新的教学载体已广泛用于教学,通过互联网平台构建网络课堂,实现其与传统的教室课堂教学相结合,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。

当前,由于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创造性应用,传统的课堂、课程、课本逐渐实现“网络变身”,课本变身为网络资源,课程变身为慕课,课堂变身为翻转课堂。因此,以“互联网”为载体进行教学,不但使进修不再受时刻、地点的限制,变得更加方便、自在,而且教学效果好。在教学经过中,教师可在网络课堂专属栏目中进行网上授课、布置作业、查看学生进修任务完成情况、批改作业、在线答疑,通过群聊的方式解答中存在的共性难题,通过语音回复或个别留言的方式解答个别中存在的难题;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提交作业、查阅作业批改情况、在线交流进修心得、在线提问讨论等。

第五是评价创造。在互联网快速提高的新形势下,高职生不仅要掌握专业智慧和技能,更要培养分析难题、难题解决的能力。因此,必须创造评价方式,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功能,对学生的进修效果、智慧技能结构及分析、难题解决的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。

网上评价主要从三方面进行:一是达标检测。通过网络课堂布置达标检测题,明确提交作业时刻和批阅反馈时刻,帮助学生巩固智慧点。二是在线互动。通过网络课堂,以群聊的方式,师生共同归纳智慧点,根据每个学生发言的次数和内容,了解其进修积极性及主要智慧点的掌握情况。三是能力评价。教师上传视频并提出难题,要求学生观看后作答。最后,通过上述三方面对学生进修情况评定等级。

这样把课堂评价与网上评价相结合,自评、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,智慧评价、态度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,使评价更加全面、客观、科学,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智慧缺陷,做出相应的进修调整,让教师明确学生进修状况及存在的突出难题,做出相应的教学调整,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,提高教学效果。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